高考在即,對于家有考生的家長們來說,考前飲食安排格外重要。“考生飲食要以針對免疫力提升為目標,結合科學的方法,總之就是吃自己熟悉的食物和味道,保證營養的基本供給需要,做到科學飲食。”李繼強說。 >>>飲食做到“不偏食、不挑食、少零食、不飽食” 根據中國膳食指南,建議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,每周25種以上,平衡膳食是最大限度保障營養和健康的基礎。 其中,主糧每天八兩左右,每天半斤水果,一斤蔬菜。魚、禽蛋、瘦肉,每天三、四兩,每周一斤左右。少鹽少油控糖,每天7到8杯水(1500毫升左右),糖不超過50克,最好控制在25克,油每天在30克左右,鹽每天不超過6克。 同時,要注意正確的飲食習慣和方法。不吃不衛生和生冷食物。夏季容易發生食物中毒,家里的冰箱要清洗干凈,蔬菜浸泡的時間要長一點,最好用鹽浸泡。蔬菜瓜果最好削皮后食用,確保污染的可能降到最低。 要注意的是,不給學生吃難以消化的食物。如糯食一定趁熱食用,否則冷后食用增加腸胃的消化負擔;晚餐不要大魚大肉,否則消化時間過長,影響睡眠。不吃太辣、太油、太咸和太燙的食物,太辣的火鍋、喝湯喝茶太燙都會對腸胃的粘膜造成損傷。 “其實這些好的飲食習慣,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護好腸胃,只有保護了腸胃的健康,才能從根本上呵護人體免疫力。為此考生要做到‘四不食’:不偏食、不挑食、少零食、不飽食。”李繼強說。 >>>以熟悉愛吃的食物為主 “我們說的考生飲食要領,都要落實在考生的一日三餐中,無論是中午在學校食堂吃飯,還是晚餐在家吃,都要針對性地加強營養的補給,這樣才能確保考試時不會出現大的問題。”家長最好對學生的飲食習慣和喜好進行記載,便于鞏固好的飲食搭配和調整不當的進餐食物。 建議,對于早餐來說,如果淀粉食物、高蛋白質食物和蔬菜水果三類食物齊備,就是合格的早餐了,最好干稀搭配、粗細兼顧,蛋白質不能少,蔬菜水果要保證,酸奶牛奶換著喝,比如吃兩個菜肉包子,加一碗小米粥,一個蛋,再加上蔬菜和橙子,就是很好的早餐了。 對于午餐和晚餐,以吃學生熟悉、清淡的食物為主,雞鴨魚肉蛋菜蝦菌,食材要變化豐富,營養講究均衡,保證每天十二種以上的食材。學生們平日喜歡吃的番茄炒雞蛋、土豆燒牛肉、可樂燒雞翅、肉末豆腐等,都可以給考生愉悅的心情。李繼強提醒,不建議用大葷大油的湯給孩子喝,麻辣味太重食物盡量不吃,避免引起腸胃不適。此外,晚餐注意不能食得過飽而影響睡眠,七八分飽即可。 在三餐之間,對消化能力較強的考生,可以適當加餐,例如干果類食物、麥片、水果、巧克力等。“家長要注意的是,要為學生創造輕松、愉快的就餐環境。吃飯時談些輕松、愉快的話題,或者聽些舒緩的音樂,最好不要談論成績、考試等有壓力的話題,這樣有利于消化,考生的緊張情緒也可以得到疏導。” 考試飲食的調整不必過于刻意,科學合理的安排才是關鍵。平時怎么吃,考試怎么吃,不要突然改變飲食習慣,吃自己熟悉的食物和喜歡的味道最好。 |
·學生自卑心理調試
·學生大考前宜多吃食物
·中小學生需要五類食品
·當代大學生的情敵究竟是誰
·家長和教師應怎樣對待焦慮的患兒
·學生“慎服”補腦藥
·高考期間怎么吃? 不偏食不挑食 少零食不飽食
·今天的大學生擔子到底有多“重”
·一個大學生的感言
·學生就醫須知
·天津大學:讓學生多吃水果挑戰亞健康
·誰動了學生的健康?學生說:畸形教育是禍首
·中學生飲食有哪些需要
·北工大學生被曝虐待流浪貓